重庆商报讯 辗转20天,行车2000多公里,走了56个乡镇,仅有29人报名,实际来矿工作只有12人,这是商报记者昨日从重庆能源打通一矿了解到的情况。据透露,不仅打通一矿面临招工难题,石壕煤矿、逢春煤矿、渝阳煤矿等矿井单位也同样如此。
昨日,商报记者从重庆能源打通一矿了解到,由于规模化生产及技改扩能的需要,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大,尤其是对专业较强的煤矿技术工人的需求更旺,部分基层队出现了人手不够、生产任务完不成的现象。
据了解,打通一矿还专门成立了招工组,由副矿长带队在四川、重庆、贵州的乡镇摆摊招工,招工条件也从35岁周岁放宽到40周岁。但辗转20天,行车2000多公里,走了56个乡镇,仅有29人报名,实际来矿工作只有12人。
最终,打通一矿只有选择从学校入手,从贵州习水职业技术学校招到87名农民技工。
“招工难的原因,主要是农民工对煤矿生产条件和相关待遇不了解造成的。”打通一矿经营副矿长石维林介绍说,“我们已经考虑落户、安置房、子女教育、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切身利益。”
据重庆能源松藻煤电公司相关人员透露,不仅打通一矿招工难,其下属的石壕煤矿、逢春煤矿、渝阳煤矿、松藻煤矿、同华煤矿等矿井单位也同样如此。
除了招工难外,引进员工流失多也成为一大难题。据介绍,今年1~5月,打通一矿共招工55人,但因长期旷工或技能不适应等因素,解除劳动合同达107人。
“一方面应聘者对工资待遇、福利条件、工作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,煤矿无法满足;另一方面,随着煤矿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,我们对农民工的文化和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,没有技术的农民工,收入自然相对偏低,导致了部分农民工另谋高就。”打通一矿矿长高明表示,由于中西部的劳务需求量相对集中,外出务工者的选择越来越多,务工者的流动性也在不断加大。而煤矿企业正在产业转型升级,用工需求更趋向技能人才,因此,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显现,出现流动性增大的现象。